数字赋能,“智慧”打造文明家园;服务入微,百姓“点单”、部门报到;共创共建,文明风尚沁润满城芳华……在通化市辉南县,一个个看得见的变化、一点点触摸到的幸福,成为当地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生动实践。“创城”路上,辉南县施“走心”之策、下“实在”功夫、行“便捷”服务,地处吉西南,这座文明之城正在迎来她的高光时刻。
清晨六点,辉南县东凤街道兴工社区楼长董仁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巡视小区、清洁打扫……董仁强乐在其中:“我管三个楼,110户,200人,老年人居多。主要负责社区的党政宣传工作,义务服务空巢老人,在社区义务劳动。干点力所能力的事,为百姓服务么!”
为确保及时传达政策、信息,了解居民诉求,自2020年上任以来,董仁强的手机24小时开机。小区里,无论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第一个想到的都是找董仁强,无论男女老幼,都亲切地喊他董楼长。
“辉南县的创城工作开展2年了。城区道路扩宽,主要街路达到24米,道路两侧都栽了树。招商引资引进来的大型商城给百姓购物提供便利。建成的体育场馆让百姓健身有了去处,休闲娱乐的公园也多了。”董仁强说,自从辉南开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身边发生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他为群众服务的劲头儿更足了。
董仁强的话道出了辉南人的心声。在辉南县统建楼小区住了30年的杨凤良,亲眼目睹着小区里一点一滴的变化,感触颇深:“这个小区是40多年的老旧小区,改造后,小区功能齐全,娱乐设施、路面、花园、草地都建设得非常好。”
“作为辉南人,我感到非常自豪,也觉得我们生长在这个年代特别幸运,特别幸福。我能做到的就是积极支持创城,参与创城活动,爱护好周围的公共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赶上了好时代,杨凤良也想为家乡创城尽一份力。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映射着32万辉南人民的城市梦想,而务实有效的部署安排,则是追逐梦想、走向文明的重要保障。
下午四点钟左右,居民李先生通过“爱辉南”App反映车辆违规停放,7分钟内,问题便得到了解决。超高的办事效率背后,是无数看不见的数据在全县各部门间悄然涌动,推动着群众诉求一“点”就通。
在辉南县城乡基层治理服务中心,有一块超大显示屏。中心副主任齐爽说,通过它,基层治理、民生服务、事件反馈等信息一目了然。
齐爽介绍说,中心于2021年7月成立,同年12月陆续建设相应平台:“一个中心5大平台,2个App:‘三长’App和‘爱辉南’App。发挥指挥、协调、督办、考核的作用。”
全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辉南县先后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构建“1+2+3+N”城市管理运营指挥平台,实现城市管理与环保、城管、交通等30多个部门数据无缝对接。
“五大平台包括智慧党建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综合治理平台和应急管理平台以及执法监察平台。五大平台的应用系统既可以独立满足各所属单位的业务需要,也能将事件处置的业务流程数据集中聚到一起进行管理。从原来各部门独立处置事件的小闭环升级到了上下协同处置的大闭环。”
齐爽把平台比喻成辉南的“智慧大脑”,自运行以来,累计处置事件3500多条,办结率达100%,为文明城市的创建增添了新的动力和内涵。
此外,齐爽说,平台还接入了“食安辉南”、“河长制”,学校食堂、幼儿园食堂、药店、超市等监控画面从这全都能看到;对全县17处重点河道水域可进行远程巡河,实时查看。“人人参与城市创建,人人参与城市管理,每个人都可以为城市的发展献言献策。”
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聚焦老城区、老小区等治理痛点,辉南县坚持项目化实施、专班化推进、工程化管理。城市每天都在变美变好,群众支持热度越来越高。
下午五点,辉南县迎来晚高峰,一个个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点缀在城市的主要街口,成了创建文明城市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辉南县“益路有你”志愿服务队队长邸龙说:“我们一直坚持在做文明交通引导。这次出动志愿者40余人,制止不文明行为,保障交通安全。”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治理能力、形象魅力、发展活力的集中展现。邸龙说,自从家乡开始创城的那刻起,他和他的团队就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为创城去添一把志愿者的柴火,让这座正在变美的城市,再多些温暖、再多些爱。
在辉南的每条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志愿者们的身影。他们或在打扫卫生,或在公园广场宣传文明创建等知识,或在敬老院里为老人们洗澡、理发……共赴城市文明之约,每一支志愿服务队伍凝结出的“小气场”汇聚成为文明辉南的“大气候”。
据了解,目前,辉南县注册志愿者达6万余人,志愿服务组织219个,常态实施志愿服务活动项目114个。邸龙说,虽然没有工资,但大家都特别团结,和家人一样:“我们的志愿服务覆盖了辉南全县,也包含了各行各业。每个人都在用实际行动去爱护辉南这个家,希望它能加美好。”
携手创建,众志成城。今日辉南,城市因文明而增添魅力,百姓因文明而获得幸福,社会因文明而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