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封后64岁的她凭一部片提名了奥斯卡!

奥斯卡一向偏爱美国本土电影,但今年横扫美国各大影后的不是石头姐,不是娜塔莉·波特曼,也不是牛逼到敢怼总统的梅姨,而是法国女演员——

从奥斯卡“风向标”哥谭独立电影奖,到金球奖、国家影评人协会、纽约影评人协会这几大“前哨”,于佩尔凭借在《她》中极其出色的表演一路斩获了16个影后。

在我看来,无论是外貌还是性格,于佩尔都不是一个典型的法国女人。与法国另一个伊莎贝尔·阿佳妮相比,身材矮小的她甚至谈不上美。

可即便如此,年愈60的她演起片来却丝毫不输风情。连大美人妮可·基德曼见到她都变成小粉丝,忍不住亲吻她的手背。

合作过的劳模姐杰西卡·查斯坦也是于佩尔的脑残粉,提到她就是“best actress in the world”。

其实,演员吸引我们的无非是外貌、演技和人格三方面的魅力。有幸拥有其一,就足以在演艺圈发展立足。而于佩尔则是幸之又幸的那种。用导演克莱尔·丹尼斯的话来说:“她是个让人上瘾的女人”。

空洞冰冷的眼睛,微微翘起的嘴唇,波澜不惊,若有所思,这是镜头中于佩尔最常见的神情。《钢琴教室》里,她就这么倚着窗台,静静地听着舒伯特,暗流涌动。

因为爱莉卡,于佩尔成为戛纳史上第一个全票通过的影后。可就我而言,意识到于佩尔的美,并非因为这部《钢琴教师》。

《八美图》里,她饰演了一个偷偷暗恋自己姐夫的老处女。耷拉着的头发,下垂的嘴角,厚厚的眼镜,不合体的棕色套装,满眼的尖酸刻薄。

可就是这样一个于佩尔,最后当她换上蓝色缎面礼服,涂着鲜艳红唇出现的时候,立刻把我惊艳到了。即使身旁是凯瑟琳·德纳芙这样公认的美女,依旧让人难以选择。

当然她也从不怕被选择。作为同期演员,她从出道起就被拿来与阿佳妮作比较。阿佳妮古典浓烈,一双蓝眼睛像是燃烧的大海,耀眼到灼伤每个人。于佩尔沉稳现代,不苟言笑,平静如水,内心却装着无限波澜。

就连她自己都曾打趣说,如果她和阿佳妮一起被关进精神病院,她会在分裂科,阿佳妮会在臆想科。

不及阿佳妮美艳,但时间对于佩尔却更加温柔。当她在电影《她》中胸部时,你真的会和我一样惊呼,这个女人竟然已经64岁了?

怎样才能学到您这样的演技?曾有许多记者问过于佩尔这个问题。每当这时,她都会骄傲地皱皱眉头:表演不可学习。

18岁从影至今,于佩尔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台表演机器”,一摁电钮就会自动开始。只有放弃理性,在疯癫中生活,才能和角色融为一体。

曾经一起合作过《无暇的色彩》的导演伯努瓦·雅克说:“如果影片拍得不够好,那用阿佳妮就是一种浪费!但这样的问题不会发生在于佩尔身上,即使影片本身平庸,她在里面也总是无暇的。”

弑父弑母的放荡少女,干着非法堕胎勾当的妻子,逼女儿拍色情照片的母亲,有偷窥癖的钢琴教师。于佩尔偏爱这些外表正常,内心变态的角色。可她从不会将内心冲突用夸张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她认为,人们对事物的反应很少是戏剧化的,除非遇到了极致的事件。

所以,当所有好莱坞明星拒绝了《她》,拒绝了那个坚韧又神经质,深情又蔑视一切的米歇尔时,她一口就答应了。

BBC采访于佩尔:“米歇尔就是那种我喜欢的角色,道德上不够完美,却拥有真实的人格。”

被后淡定地清扫打碎的花瓶,甚至独自去医院进行性病检查。对下属强势,却时常用美色达到自己的目的,于佩尔饰演的米歇尔理性到极致,强大到令人害怕。

今年是当之无愧的“于佩尔”年,除了这部帮助她拿到金球奖影后、奥斯卡提名的《她》,还有一部高分电影《将来的事》也已上映。

专业方面,她专制而霸道,甚至会拒绝导演删减她的片段。2009年担任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时,她因控制欲太强还被一名戛纳评委匿名评价为“法西斯”。

私下里的她也不易招惹。美国时尚网站Jezebel就曾提醒影迷,当你在影院遇见她时,千万不要和她搭讪。

她不愿被看见。就连在接受脱口秀采访时,她的所有回答也都只有“nothing”。也许你觉得她是拒绝公开自己的隐私,可我想,狡黠如她,更是想保持自己的神秘感。

什么是真实的她,你永远捉摸不透。法国有一句谚语:平静的河水下未必平静。于佩尔很喜欢这句话,多次在采访中引用,大概是她也觉得这句话像极了自己。

于佩尔曾经办过一个全球巡回肖像展,展出了100张不同摄影师为她拍摄的照片。里面所有照片都经过于佩尔的亲自挑选,她决不能容忍不合心意的照片留存。

其中她最喜欢的就是这张闭上双眼的自己,对外界置若罔闻,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曾有一位美国女作家为于佩尔写文,提到了她身上的五种特质:美丽、禀赋、智慧、勇敢、正直。可是,对于于佩尔来说,也许不能被定义才是她最追求的自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